官钧瓷器的分类方法
发布时间 2011-07-31 浏览 50055 次

传世官钧瓷器中存在两个不同类型的情况,早已引起一些陶艺学者的注意。罗慧琪、余佩瑾提出官钧瓷器可能存在 “祖型群”与“后仿群”,即原型与后仿问题。不过在谈及后仿问题时,他们均将后仿瓷器与高濂《遵生八笺》所载“诸窑假钧州紫绿二色洗与水中丞多甚,制亦可观,俱不入格”的情况相联系。余佩瑾还据此猜想传世品中的粗糙呆板之作,如鼓钉盆托可能即属后仿品,并进一步发问: “难道均是文献出版的十六世纪晚期?究竟有无可能延续至清朝?”。然而,根据1973~1974年及2004年两次钧台窑遗址发掘材料来看,所谓“祖型群”与“后仿群”两类产品,均为钧台窑烧造。其中1973—1974年发掘的官钧瓷器标本与所谓的“祖型群”(精致型)特征相吻合;而2004年发掘的官钧瓷器标本中的绝大多数特征则与所谓“后仿群” (粗放型)相一致。由此看来,“后仿群”实为钧台窑烧造的两种类型官钧瓷器中的一种,与《遵生八笺》所说的仿钧州瓷器的情况并无关联。

2005年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上,参与2004年钧台窑遗址发掘的研究人员认为:2004年发掘出土的官钧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