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瓶的分类造型(一)
发布时间 2011-08-04 浏览 53246 次
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多角瓶:唐至五代流行的器形,由三国,两晋时的古仓罐演变而来。造型为上小下大弧形台阶的多重塔式器身,每级装饰多个垂直或斜直的圆锥角。吴地方言中“角”,“谷”音近,故多角又寓“多谷”,江浙一带民间取其“五谷丰登”吉祥之意。

盘口瓶:瓶式之一。因瓶口似浅盘而得名,流行于唐,宋时期。

净瓶:佛教僧侣“十八物”之一,游方时可随身携带以储水或净手。他渊源于佛国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日本、朝鲜及南洋群岛诸国。梵语音为“捃雅迦”、“君迟”、“军持”,中译为瓶或澡瓶。瓷质净瓶流行于唐、宋、辽时期.造型为管状细长瓶,颈中部突出如圆盘,长圆腹,圈足,肩部上翘的短流多作瑞兽首形。元、明以后多称“军持”。器身多扁圆,颈较短,流肥硕。入清以后,这一器形为皇家垄断,演变为直颈,丰肩,敛腹,高圈足外撇如盖展开,无流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