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并经过1300℃以上的高温烧制,是胎釉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些器物已具备叻瓷器的雏形。但当时制作工艺水平人比较低下,胎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铁分,再加上在略低的温度中烧结,颜色较深、透光性较差;又因工艺不稳定,铁含量和烧成气氛不能自如地控制,釉色也不好掌握,所以此时的瓷器还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这就是原始青瓷。基于此,学者们借用人类社会初始阶段被称“原始社会”的习惯,把这种人类刚发明的、低级的瓷器称作“原始青釉瓷器”或简称“原始青瓷”、“原始次”。原始青瓷的烧造成功是中国瓷器诞生的标志,一部完整的中国瓷器史也就从此开始书写。
原始青瓷的特点
由于原始青瓷的原料处理和坯泥炼制还比较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练、陈腐等工艺过程,因此胎料中杂质较多,会产生裂纹,导致釉色不稳、薄厚不均,且有露胎流釉等现象。此时,其造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模仿当时流行的青铜器造型,以尊、簋、匜、瓮、盂、豆、钵、鼎等为主;另一类是民间使用的生活器皿,如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