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的悠
下一主题:乾隆皇帝买钧瓷的故事
釉下五彩瓷器的创制
釉下五彩这一装饰工艺的创始、正好在醴陵瓷业由粗到细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它是随着醴陵细瓷的烧造成功而出现的。素称“瓷城”的醴陵,位于湘东,是湖南省的一个大县镇,此地交通便利,水陆相连,制瓷原料丰富,土质优良,具有发展瓷业的天然优厚条件。据《醴陵县志》记载,从十八世纪初(清雍正7年)开始烧造瓷器,发展到二十世纪(光绪年间)的最盛时期,全县有瓷厂四百八十多家,窑户主要分布东、北二乡、形成了以东乡沩山为中心的醴陵瓷区。然而从 1729年(雍正已酉)到1906年(光绪丙午)的一百七十八年间,这些瓷厂均只能烧造粗瓷,其产品是以碗为大宗的釉下青花瓷器。
本世纪初叶,著名人士熊希龄(字秉三、1866-1950年,湖南凤凰县人),鉴于两个世纪以来粗瓷生产的落后状况和为了抵制洋瓷的侵入,有志振兴湖南瓷业,于是他以出洋考察政治大臣的二等参赞官的身份东游日本,探索新的制瓷工艺。回湘后,又与醴陵县人文俊铎等人共赴醴陵沩山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总结了当时危及粗瓷业生产的九个问题,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