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陶瓷盘的造型分类
下一主题:古代陶瓷壶的造型分类
鹦鹉形壶唐代出现的一种壶式,低温釉陶制品。1960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墓葬出土。壶的外形是一只鹦鹉,立于喇叭形座上,后颈有一盘口,直颈,柄的一端依附壶颈弯曲于背部,鹦鹉腹部中空,喙为流,全身羽毛刻划细腻,生动而实用。
执壶隋代出现的酒器之一,又称注子、注壶。据唐李匡义《资暇集》“注子偏提”条云:“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唐前期注子有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唐晚期仅越窑烧造的注子样式就有5种之多。腹部多作瓜棱形,有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数种。五代至北宋,器身渐高,通体多压4至6条瓜棱,流渐趋细长微曲,曲柄高于壶口,平底变为圈足。器形修长秀美,并多有注碗相配,注碗稍大于注腹,因内盛热水用以温酒,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