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明代陶瓷史上的“空白
下一主题:怎样识别明宣德釉里红
答:明宣德以后,釉里红烧造数量锐减。但是成化时期的产品呈色浓艳鲜亮,不逊于宣德朝。虽然生产数量不多,但从传世收藏品来看,成化釉里红烧造得非常成功,器型有碗、高足碗、杯、盘、花瓶等。瓷土加工精细,可塑性强,易于修胎。胎白腻如脂,呈粉润状。胎薄如纸,器外壁纹饰可映到器内,清晰可见。釉里红呈色鲜艳浓丽,釉里红彩料较厚,凸起而高出白釉面,较宣德器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化时期釉里红器纹饰有云龙纹、三鱼纹,相比宣德时期鱼的形状已有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尾部的变化更大,呈蘑菇头形。瓷器底部有署“大明成化年制”款,也有无款的。
弘冶时期釉里红泛灰黄色,正德时期釉里红呈色则过于灰暗。嘉靖时期虽有传世品,但红色烧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万历时期虽然烧造不多,但烧造效果很好。万历釉里红器有三鱼碗、三果碗,呈色鲜红,十分悦目。万历时期虽然有相当多的器物瓷土淘炼不精,制作粗糙,但是,多数官窑圆器仍很精细,修胎规整,胎体薄厚适度。釉面多细润,呈乳白色,玻璃质强。这一时期釉里红器呈色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