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景德镇瓷器街的传说
下一主题:中国红瓷的起源与历史
南朝,点彩继续流行,用毛笔绘饰的条纹褐彩出现在罐的外壁或莲瓣纹碟的内壁,典型器物如温州市区翠微山出土的南朝瓜形盖罐,反映出运用褐彩装饰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唐代,点彩基本不见,条纹褐彩继续流行,盛行大块褐斑装饰。在直口筒形罐、敛口水盂、瓶、壶碗等的腹部、口沿等醒目部位,饰以大块褐色或黄褐色斑块,一般不讲究对称,但讲究间距。这种大块褐斑装饰,与唐代浑圆饱满的造型时代特征相呼应,使器物显得雍容富贵。
五代至北宋,保持着唐代褐斑装饰的风格。从北宋早期褐彩蕨草纹执壶来看,北宋的褐色彩绘技艺已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盖面的蕨草叶随意而流畅,具有写意画的风格特点,腹部的蕨草纹茎叶分明,婷婷玉立,飘举摇曳,曼妙多姿,布局构图符合美学原理,仿佛是一幅绝妙的写实自然风景画,在中国古代花鸟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南宋至元初,瓷器的题材仍以自然乡村常见的云霞和花草、兰花、荷花等植物图案为主,但风格为之一变,用毛笔风驰电掣般地绘饰,抽象写意,潇洒随意,酣畅淋漓,与宋元文人画追求笔墨情趣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