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装饰颜料之艳墨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1-08-29 浏览 49923 次

陶瓷装饰颜料之艳墨的发现来自于已故陶瓷艺术大师孙根生。他曾是星火瓷厂初创时期的绘画工人,以工笔绘画松鹰著称,和后来因设计“毛瓷”红月季花面而名声大著的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李人中的老师邓元襄同为建国后醴陵瓷业的首批彩绘艺人。

在建国后醴陵挖掘和完善釉下五彩陶瓷技艺的过程中,邓元襄、孙根生等绘画艺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了丰富釉下瓷器的绘画色彩,他们不断测试,摸索不同的颜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发色效果,相继发现了釉下海蓝、釉下桃红等颜料。当时,釉下黑色颜料的试制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原来使用的颜料使用得淡的时侯,就变成褐色,无法表达国画的水墨意境;使用得浓了,就堆成焦黑的线条,毫无生气,几乎无法完成五彩绘画中的线条勾勒功能。邓元襄等艺人听说氧化釉在高温下还原由黄转黑,最后呈现出明亮的黑色,极具装饰效果,就四处寻找这种颜料。

醴陵贺家桥一带有铀矿,只是天然的釉矿石评为太低,而且属于国家严格控制开采和冶炼的军事核工业原料。当时,在株洲地区进行氧化釉提炼的是601厂,厂长正好是时任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