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哪些方面可以了解清顺治青花瓷?—瓷器问答第五十八问
发布时间 2011-09-02 浏览 49858 次

答:顺治朝(1644~1661)处于清政权初立之际,各地战争尚未平息,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政府对官窑的生产还无暇顾及。虽然也曾令御窑厂生产,但基本上未能恢复,因此传世收藏品中署官窑款的器物很少见,常见的多数为民窑生产的日常用器和供器之类,大多制作欠精细,胎体厚重,釉面青白,器足高深,具有明显的明末初特征,造型及图案也较多地保留了晚明风格。然而青花瓷的绘画技巧却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改变了明代以来的粗犷笔法,运笔时勾、染、擦并用,纹饰多能分出阴阳面和层次,已经显现出清代风格的面貌。


◆器型

造型古朴,与社会背景有关的佛前供器较多。炉为钵式炉,大盘出现双层底。民窑器制作大多欠精细,器足高深。

◆胎体

胎体厚重,有粗有细。这时器物的圈足与明代有显著变化,由矮浅向高深发展,到康熙时更加明显。碗、盘类底足打磨仔细,形成“泥鳅背”。

◆釉面

釉层肥厚,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