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略论油画藏品保护技术
下一主题:国画知识点滴
再说有些书画家一生用过的名字、别号甚多,如在近现代书画篆刻界大名鼎鼎的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后改名俊卿,字苍石、仓石、昌石、昌硕,号老缶、缶道人,晚号聋、大聋等,即可为一例。如果仅仅能熟记这些名字、别号,这在书画鉴别中还是不够的。因为名字、别号的更改,往往是因情而变,所以使之有了时限性,因此也就给鉴别书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作用。就按吴昌硕来看,他“七十后以字行”,也就是说他七十岁以后的作品上一改过去的“吴俊”、“吴俊卿”而以“吴昌硕”为署了。那么,假如见到他七十岁以前的作品上署作“吴昌硕”,或者七十岁以后的作品上出现“吴俊卿”名款的话,显然该作品的真伪已属可疑了。又如:吴昌硕在光绪八年壬午(1882)四月,因友人金杰(俯将)赠以古瓦缶,遂有老缶、缶道人别号。从这些例举中就可以看出掌握名号变更的原委,对鉴定别书画的真伪,界定作品的创作年限(因有些作品上不具年款),及考辨作品的艺术嬗变等方面的作用了。
又有的作品仅署别号,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