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陶瓷盘类
下一主题:隋、唐、五代陶瓷
鸡心碗 碗式之一,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敞口,深腹,内底下凹,外底凸出似鸡心状,小圈足。有大、中、小之分。釉彩品种多为白釉、青花两种。清代雍正、乾隆时多有 仿制。
宫碗 特指明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碗式。口沿微外撇,腹部深而宽阔,圈足。这种器形多以青花作装饰,并历代相传。正德时烧制量增大,因此又有"正德宫碗"之称。当时民窑都竞相仿制。
盉碗 亦称合碗,明宣德时景德镇窑已有烧制。器形为撇口,直壁,折腹,下腹部有两道凸起的弦纹为饰,上覆圆顶盖,盖内与碗心有青花对铭款,字体有楷书、篆书两种。清代盉碗盖钮多作蹲兽式。
骰子碗 俗称"骰盔子",碗式之一,因与旧时赌博用具相似而得名,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器形为平沿敞口,浅弧腹,圈足,胎体厚重。器内素白,器外多为青花或洒蓝釉装饰,署款位置或于外口沿下,或于器内底。
攒碗 明万历至清代流行的一种成套组合餐具,见"攒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