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隋、唐、五代陶瓷
下一主题:竞拍书画三慎重
2.瓯窑:在浙南温州一带,因窑址多分布在瓯江两岸而得名(不是以州名命名之一例)。瓯窑瓷器胎色白灰,三国西晋时胎质粗松,东晋后变得比较细腻。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多剥落现象。多用褐色彩装饰。南朝时釉青中泛黄,开冰裂纹。
3.婺州窑:分布在浙江金华一带,此处唐时为婺州。婺州窑瓷胎呈浅灰色或深紫色,较粗糙,风胎中颗粒,故多用化妆土。釉青灰或青黄,釉面开裂,有析晶现象(在胎釉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有奶白色晶体析出)。
4.德清窑:浙江德清县一带。德清窑以产黑釉瓷著名。胎呈砖红色、紫色或褐色。黑釉厚,好的黑釉乌黑如漆,釉面滋润,闪闪发光,釉中氧化铁的含量达8%以上。
5.湘阴窑:分布在湖南省县城关及其他地区,因县得名。湘阴县唐属岳州,湘阴境内的瓷窑,唐代就叫岳州窑了,所以有人主张,最好把南朝时期的湘阴窑称做南朝岳州窑,使这一个窑的研究有前后的连贯性。此窑在南朝时,胎呈灰白色,瓷土淘洗不精,胎质不太细密,少量胎中有气泡。秋购有青、黄、酱(即褐),以青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