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紫砂壶在中国有着广泛
下一主题:只有熟知不同档次不同
瓷库专家认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形成,必须产生于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和骚人墨客的参与,紫砂壶壶上“金石文化艺术”也同样如此。
清嘉庆年间,精于金石书画的陈鸿寿艺术大师酷爱紫砂壶艺术,他设计了流芳后世的曼生十八式及许多传世佳作。这位紫砂壶艺术史上第一位宜兴父母官,以博大精深的艺术胸怀积极参与倡导壶上金石文化艺术,从而使当时壶金石文化大为兴盛,大受鼓舞,形成了一种历史上难得的曼生壶文化现象。
图:鱼跃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陶刻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性很强的“壶上金石文化”。紫砂壶陶刻,据记载,在元末明初的紫砂壶传器就有铭刻,但只是记载。到明万历年间,紫砂壶器的壶底刻款日渐风行。明时大彬制六角壶,壶底镌“万历丙申年时大彬”二行楷书。至天启崇祯年间更有陈子畦书法晋唐风格,沈子澈款制古雅浑朴,项不损字法晋唐等陶刻风尚的描述。
在陈鸿寿的倡导下,逐步形成了“冶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