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伊斯兰白地蓝花建筑饰
下一主题:浅谈陶瓷笔筒收藏
一、萱草简介
萱草属于百合科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每逢春天自丛生的地下球茎中发芽,5-7月份抽茎开花。萱草花色种类繁多,花瓣可分单瓣、重瓣等,多不结果。从我国古代史料看,萱草自古雅俗共赏,被人广为栽培。由于它涉及领域宽广,因此别名甚多,如《诗经卫风伯兮》中称其为“谖草”,《救荒本草》称其“川草花”,《古今注》称“丹棘”,《说文》为“忘忧草”,《本草纲目》为“疗愁”,还有诸如“萱芎”、“宜男草”等,现代人则对“金针花”、“黄花菜”等俗名较为熟悉。
1.“母亲花”说
《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又做“萱堂”)是古代士大夫家主妇常居住之处,后来指母亲居室,常用它来代表母亲。 叶梦得《遣模归按视石林》诗中:“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中的“萱草”就代指母亲。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少游子远行前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以便减轻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忘却忧伤。唐朝诗人孟郊(字东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