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植保问题
发布时间 2011-12-03 浏览 47443 次
”害虫,即接近国外的TPC防治策略。而“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口号,则缺乏种群间的生态平衡观念。在这个阶段中,在防治措施上仍然偏重于化学防治,因而害虫的再猖獗现象仍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实例是,从70年代后期起,黑刺粉虱在江南茶区的流行猖獗。与第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虽然增加了综合防治的内容,并在化学农药使用上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同时实行了安全使用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在农药品种选用和农药残留问题上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在策略上对种群不是“控制”而是“消灭”,另一方面,生物和农业防治上的关键技术也尚未解决,因此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上的综合防治。

1.3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阶段

这个阶段从总体上看始于80年代初。

通过建国来30多年的防治实践,人们开始认识到,有害生物的防治,要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rgrated Pest Management)的概念,即在防治策略上,是以保持生态系的平衡为目标,将有害生物用生态调控的方法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而不是消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