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两个人,两本书,一个
下一主题:藏品大观园:古朴拙趣
前不久,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在《百家讲坛》讲座时,言及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指出传统的俗见认为“床”乃睡床一说有误,认为“床”应该是“胡床”,即口语的“马扎”之意。这样,马先生便将李白思乡的空间由室内移至户外。《北京日报》2月15日14版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扬之水先生《说胡床与交椅兼及唐代的床前月色》一文,否定了马先生的观点。文中征引了很多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一则证明唐人举胡床,不会独以一个“床”字而名之,意谓诗中之“床”不是指“胡床”——马扎;一则证明“床”的概念发展至唐,已变得格外宽泛:凡上有面板、下有足撑者,不论置物、坐人还是睡卧,它都可以名之曰床。虽然该文没有确定床是卧具还是坐具,但认为李白在室内望月思乡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汉字研究者,我亦想借此陈一己之管见,就教于方家。
“床”,异体为“牀”。形声字,从木,爿声。“牀”的本义为坐卧的器具,也写作“床”。甲骨文“爿”是有牀脚、牀面的物体的象形,应契刻之便竖书作“爿”,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