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本字;后于“爿”旁加“木”,以明示其制作材料为木头。《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爿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床”字有多种释义。《康熙字典》对“床”字给出二义:“人所坐卧曰床”,“又井干曰床”。《辞海》解释,“床”字有三义:“卧具也,古坐具亦曰床”;“井上围栏”;床形物。河南信阳长台观出土的战国彩漆大床,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床实物。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已和今天的床相近。但是,古代的床往往“身兼数任”——可坐、可卧、可读书、可就餐等。唐代以降,桌椅出现,床才由最初的多功能家具,慢慢变为纯粹的睡卧用具。
李白的《静夜思》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当时诗人寓居现在的湖北安陆。这首诗被朱炯远《唐诗三百首译注评》推为“千古思乡第一诗”。对这首诗首句“床前明月光”中“床”为何物的争论,据笔者目力所及,已经是一个谈了几十年的老话题了。
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常人理解的“睡床”说,早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