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间供奉内廷的法国人郎世宁。郎世宁并未监督造瓷。郎廷极官至江西巡抚,他监督造瓷之事,蓝浦《景德镇陶录》、阮葵生《茶余客话》均有记载。所谓“郎窑瓷”,其实是指明“祭红”之宝石釉,而不一定为后来的郎制。可见,“郎窑瓷”是对明清两代的釉里红瓷品的一种含混的称呼。 “祭红”发明于明代宣德朝,乃当时朝廷祭郊坛用品所创之色。又称“霁红”,是说其色“如朝霞霁色”。一名“积红”,又名“醉红”,还叫“鸡红”,这些都是由于当时无专门记录之书,而被瓷器商们俗呼讹音所造成种种异名。前面已经说到,明代“祭红”被瓷商们分称为二:其中宝石釉被称为“大红”,而瓷商们则将明清以来这类瓷品皆称之为“郎窑”;另一种鲜红釉,则被瓷器鉴赏家称为“积红”,如项子京《瓷器图说》即然。
宝石釉在瓷器鉴赏家口里又被称为“宝石红”,此品始于明代宣德朝,盛于万历朝,到康熙时仿制者已不如前,此后则成绝响。这种瓷器大都为亮釉,极为明贵。亮釉是一种薄釉。宝石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鸡血其通如石之冻。谷应泰《博物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