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色)是晚唐(距今约1100年)长沙铜官窑烧出的铜红釉执壶,它采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和还原气氛条件下烧成,开创了世界红色艺术品瓷器的先河,也揭开了瓷器史上的红色梦想厚重的幕帷。此后宋代的均红瓷、元明的铜红釉瓷器,以及清代的郎红、祭红和以铁的氧化物为发色剂、用低温800摄氏度氧化气氛中烘烧而成的珊瑚红等,无一不是先辈瓷工追梦中创造的红色梦幻精灵。尽管这些产品曾给世人以惊喜,无奈这些红色梦幻精灵都带有先天的缺陷,它们或则红而偏紫、或则红而偏淡,且大多为低温釉,烧至800摄氏度红色便自行分解。更大的难言之隐是:凡此种种均不是中国人最钟爱的大红。
当时国际上最新的方法是大红色釉的“包裹法”。所谓“包裹法”是将硫硒化镉色料包裹硅酸锆中,可提高其耐温度。但是,由于硫硒化镉在硅酸锆晶体中的包裹率低,通常只有7%,包裹不完整的硫硒化镉便很容易分解和挥发,烧出来的瓷器是一副“大花脸”。
1998年12月25日,陶瓷史上第一个完整意义上能耐1200摄氏度至1300摄氏度的纯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