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在仿古与作伪之间
发布时间 2012-03-29 浏览 50087 次
彩也是坊间常用的作伪方法,前者与伪造公章相似,后者则如同在村姑脸上加美人痣。有些器物没有款,就写上“大清雍正年制”字样,或者将原来民窑的款磨去,另写上年号款、堂名款,转眼之间,丫头成了大小姐。

  在景德镇,仿古瓷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大路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但仿得貌合神离,有时甚至出现史无记载的式样。另一种是所谓的“高仿瓷”,产量低,但品质优良,价格当然昂贵。樊家井做的都是大路货。而在另一些地方,高仿瓷的危害就更甚。据了解,一些不满足于仿古瓷器制作的人,为了能获得更可观的利益,不惜伪造价值连城的古代名瓷,并与不法商人勾结在一起,联手干起违法乱纪的事。比如曾在海外大型拍卖会上露过脸的元代青花大坛等,是收藏界眼中的重器,拍卖一起价就是百万元以上。然而在这些作坊村里,只花300元就可轻松购得。就这样,从这里流入民间的赝品不知使多少人折了老本。

  在当地,不良制造者大多也是背地里偷着干的。因为就在同个村,更多的是一些大型的正规企业从事着高仿瓷的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