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木版水印的制作过程
下一主题:宋瓷之美
明代瓷器发展的高峰应在永乐——宣德这33年中。以青花瓷为例,首先是改变了元代青花瓷形大、体重、胎厚的风格,变得薄厚适度,器型俊美,胎质细润滑腻,画面疏朗、简洁、明快。到了成化年间,器型更加精巧、俊秀,色调淡雅,图纹工细规整、清丽,看起来恬静、雅致。到嘉靖时期瓷器生产开始走向衰退。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瓷业生产才开始复兴。失传200多年的明代中期的铜红釉又得以恢复,除去著名的郎窑红以外,还有豇豆红、霁红。郎窑红的釉色有如牛血莹澈浓艳、光亮夺目,历来为中外收藏家所珍视。康熙时期又出现了珐琅彩的瓷器,其花纹凸起有立体感,画面瑰丽,华美绝伦。到雍正时期,把珐琅彩中花、鸟、竹、石与诗、书法融为一体,富丽中见古雅之风,使人爱不释手。这时期,粉彩瓷器的画面也开始有了明暗、浓淡、深浅的变化与过渡,色调温润柔和,极富立体感。乾隆在位60年,瓷业生产无论质量、数量均达高峰。所以清代瓷器收藏应以康、雍、乾三代为主,不仅收藏价值高,且可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