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蕲艾特征、蕲艾功效|
下一主题:艾叶的药理作用|艾草
艾,古时又称艾草、冰台、医草、艾蓬、香艾、灸草、蕲艾、黄草、艾蒿等名称。《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意指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艾承其下,故艾名“冰台”;医家用其灸百病,故又曰“灸草”。
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最早的植物,收载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总集的《诗经》中就记载有艾,《诗经》“王风?采葛”条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后,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撰写的长诗《离骚》中也提到艾,云“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经普遍应用了,而且是以医药用途为主的。《庄子》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由生长,以湖北蕲州产的艾为最佳,叶厚绒多,疗效亦佳,故以蕲州艾为著名。艾在春季抽茎生长,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