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青花瓷
下一主题:浅说向达的书法艺术
珐琅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唯一由景德镇和京都风务府造成办处合作烧制的瓷器,彩料开始从欧洲进口的,因装饰仿铜胎珐琅,故清宫称之为“瓷胎画珐琅”素瓷由景德镇烧成后解运至京,在宫廷内由画师绘画后再在造办处低温两次烧成,因此珐琅彩器一般不定窑口。珐琅彩瓷器创始于康熙年间,除部分宜兴紫砂壶胎画珐琅处,主要是瓷胎画珐琅,器皿多是碗、盘、壶、瓶、杯、盒等小件器。雍正时期的珐琅彩已臻成熟,器件制作更趋精进,绘画渐渐摆脱了仿效铜胎画珐琅的风格,而形成本朝的特色。据文献记载,为雍正珐琅彩提供画稿或被指定画珐琅彩的都是名家高手,其中主要有戴恒、汤振基、贺金昆、宋三吉、吴士奇、谭荣、邹文玉等人。乾隆珐琅彩在雍正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进一步吸收了西洋绘画的技法,如人物脸部的渲染装饰效果,更注重远近透视和大小比例等。
灿烂斑驳的粉彩瓷器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影响创烧的釉上彩新品种。粉彩自康熙晚期问世以后,逐渐取代了五彩,成为釉上彩的主要产品,历清代各朝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