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中的文字考订(二)
发布时间 2012-07-05 浏览 51250 次
宋高宗赵构临唐虞世南《千字文》,旧称唐虞世南书《千字文》,因是临唐人书,所以其中唐讳一仍其旧,宋讳倒反而不避。如果不从书法风格上来区别,只死扣避讳相结合这一点,就要真以为是唐人墨迹了,宋无名氏书《景福殿赋》卷,旧称为唐孙过庭书,但其中北宋讳“曙”、“让”二字,南宋讳“构”字都缺笔。而唐讳“渊”字未讳,只“民”字又改书同义字“人”。大概是当时此文从唐代抄本上录下,没有把唐讳字改正过来的缘故。

至于应避讳而不避,也有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大都是无心遗漏了的。如北宋苏轼书《民师帖》未避“玄”字来讳;宋摹恺他之《洛神赋》上书文,避“曙”而未避“玄”字;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未避“敬”讳字,而宋代为避此“祖敬”嫌名讳,把镜子改称为“照子”,这应是家喻户晓的了,但偏偏他在行文时却把它忘了。宋绍兴二十三年御书院行书《千字文》册,《石渠宝笈初编》误定为宋高宗书,其中应讳未讳的有“桓”、“垢”、“朗”三字,此册本来讳嫌名特多,却又把这几个字遗漏了。以上各件书画,从本身及其它方面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