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文时代始,线条变易性表现极为活跃,时时处在「追击」状态,故导致了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的产生;但至隋唐时代,中国书法发展到了它的鼎盛阶段,主要标志是「五体齐备」,「八法」齐备,而且已出现了「二王」和「颜柳」那样的空前绝后的划时代书家。隋唐以降,书法发展基本上由峰巅走下低谷,步入平原。就像一股洪流在缓缓地流淌下去,再也没有汹涌澎湃的局面,偶有几朵浪花,也仅是撞上了几垛小小礁石,但始终改变不了它的基本态势。所以隋唐以降,所谓的「创新」和「发展」已是另一种含义了。隋唐以前谈创新、发展,主要指向两大内容:(一)新书体的产生和完善;(二)书家风格的创立和变化。但隋唐以后谈创新和发展,却仅指书家个性的展现和书风的变化,不再含有对新书体创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