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探虎穴,不得虎子。现在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乘着漆黑之夜,以火攻去袭击匈奴的兵营。这样,不仅可以使匈奴不知我军的兵力到底有多少,而且攻其不备,一定会使匈奴之军在不备而战之中惊恐万状,措手不及,他们就会被我威武之师,消灭得干干尽尽!”这个典故历经演变,深入民间,成为人民大众的口头禅,妇孺皆知,童叟均晓。这条近乎格言或警语式的谚语,还有“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吕蒙传》);但后世用得最多的还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的从正面说,也写作“入虎穴而得虎子”;最后浓缩为成语“虎穴得子”。由此可见,与虎有关的任何一条谚语,从其创造或演变的过程来看,不知凝聚了人民大众中多少的智慧与心血,它是一语言矿山中提炼出来的一克镭,也是语言中的精化或者精萃。
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人们爱虎而畏虎。因此人们也将虎视为凶猛、残暴的动物,民间有不少打虎的传说,出现了不少猎虎、打虎、射虎的猛将与壮士,从汉代射虎入石的李广虎将,到黑旋风李逵为救母而杀虎、行者武松于景阳冈打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