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的特征
发布时间 2012-09-24 浏览 58030 次
曲时,向阳的一面就会生出许多龟裂。也就是说,只有龟裂的缝隙间向阳的方面收缩很多。陶瓷的龟裂也和这种理由类似。假如坯体较薄弱时,坯体便行蜷曲甚至现出釉下坯裂即所谓的“过岗”。然而一般说来,坯体大都较厚而且坚固,不大容易变成釉下坯裂,只是釉面现出龟裂痕,即所谓的“开片”。

我国古陶瓷中常有所谓某种纹的,这些有的是指釉的流垂状态,但也有的是指龟裂而言。例如把和冰面的裂痕相似的龟裂叫作“冰裂纹”;细小而密集的龟裂叫作“鱼子纹”;粗的叫做“牛毛纹”或“柳叶纹”;以及像在砂地上留下的蟹爪痕叫作“蟹爪纹”等等,都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普通所谓的“卷釉”,它的形成原因恰好和上面相反。就是说,当坯体比釉收缩得更多时,釉并不随同它一起收缩,这样就使器物的边角等尖端所在的釉受到两旁釉的排挤,于是便由坯体上脱离而呈剥釉状态。这种釉的脱落也有叫作“缩釉”的。在此种情况下,往往也有龟裂从卷釉的地方裂向釉中甚至进到坯体的。换言之,即使由于相反的原因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所以常常给鉴定工作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