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古陶器现场保护探究
发布时间 2013-09-20 浏览 52698 次

中国制陶工艺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等遗址,以后随着制陶原料的选择、成型技术和烧制工艺的不断改进,陶器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多,出土陶器文物逐渐成为中国早期文明创新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见证之一。广东省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近千处[2],其中出土陶质文物的器形、几何印纹和纹饰的演变为研究岭南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等历史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然而,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陶器在出土时就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裂、酥粉、纹饰残缺不全等情况。因此如何保护出土古陶,防止遗失更多的古代信息,并使它们世代流传,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拟分析陶瓷从出土到收藏的整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物理、化学损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希望能对文物保护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一.出土陶器文物损坏的原因

广东出土陶器的种类繁多,依其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3],这些陶器都是由粘土烧制而成。粘土不是普通的土壤,实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