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色釉的化学成分及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 2012-09-26 浏览 55835 次
坯中分解出来,依然会具备足够显出青色的铁分。即使坯中的铁分很多,那么就是不挂釉的足底,在烧制过程中也能因火焰的作用而呈红褐色乃至黑褐色。这种颜色恰似已氧化的铁色一般,普通叫它作“铁足”。同时在口边等处釉薄的地方,也由于其下面坯体为氧所侵而呈褐色,叫作“紫口”。在哥窑、修内司窑以及龙泉窑等青瓷中见到的所谓“紫口铁足”,即是因为坯体中的铁分过多而自然发生的现象。这种紫口铁足与釉的绿色相映成趣,愈显出青瓷的美丽。后来有鉴于此,又像是故意促成紫口铁足的样子。其方法是用还原焰继续烧窑,待至釉中铁分完全还原,坯体也已烧成,而窑中温度多少降低以后,再稍微放进一点多余的新鲜空气。这时空气中的氧便与高热的陶瓷器相遇,遂将未挂釉而裸露的坯中铁分,以及釉薄的口边坯中的铁氧化,于是“紫口铁足”的颜色就更加显著。不过这种变化进行的时间要非常短促,必须作到釉的表面近处的铁分即使为氧所侵,也因釉中大部分的铁已为凝固的釉所保护而持续着还原状态,方不致影响青瓷的颜色。这种火候确实妙不可言,因为它是经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