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虽然历经千年,样式很多,但是发展并不平衡,其层次也有明显的高下之分。从这一关系上说,年画一开始就带有领先的地位,成为民间木版画的代表。南宋辽金时期在山西临汾刻印的《四美图》(即《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和《关公图》(即《义勇武安王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现藏日本的一批苏州桃花坞之前的年画,大约清代前期的作品,其制作之精,被公认为是中国民间年画史上的顶峰之作,并且取得了雅俗共赏的妙趣。可以说,在各个时期的民间木版画中,还没有哪种形式能够与年画相比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提到民间木版画,首先便想到年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木版画的整体而言,发展到明清时代,已经普遍开花,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形式,几乎遍及每个城市。只是那些较复杂的作品和规模较大的作坊设在大城市中,或是集中在某个地区。如晚清时的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县杨家埠。因为这是一些手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经济发达,成为周边很大一片地区的中心,便于木版画(特别是木版年画)的推销发展。由于生产的量大,销售的面广,常常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