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窑瓷器的发展规律和贡献
发布时间 2012-11-26 浏览 58361 次
暴露的二处叠压竟五条之多。各家作坊都用这里的瓷土烧瓷,顺坡筑窑,即用龙窑烧瓷。龙窑的叠压说明烧瓷时间较长,只要条件具备,此类作坊会一代一代发展下去。西汉的原始青瓷,东汉的早期青瓷也是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起来,江苏宜兴的丁蜀镇附近就发现了汉代窑群,浙江的金华、慈溪、上虞、宁波、湖南等地汉代瓷窑的发现情况也说明这一点。

由农业的副业发展成独立的手工业,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农业状况决定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农业是经济的重心。社会绝大多数人是农民,制瓷工匠大多数来自农村,一般民窑多以农业副业的形式出现,规模不大。这些作坊往往是陶器和瓷器同时生产。考古发现的商代晚期的瓷窑,也就是最早的龙窑遗址资料显示,原始青瓷生产不多,普通红陶、灰陶和印纹硬陶器物占很大比例。在以后发展的岁月中,陶器和瓷器逐渐在不同的作坊里生产,瓷器成为社会上高级生活用具,瓷土的开发、窑炉建筑、釉料的配制、拉坯、装饰等工序都向科技含量较高的方向发展。制陶作坊仍然向广大民众提供廉价用具,尽管制陶作坊也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