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窑瓷器的发展规律和贡献
发布时间 2012-11-26 浏览 58354 次
仿上古三代的青铜器和玉器造型以及专供某些地区需要的外销瓷等。在元代,海上贸易即陶瓷之路空前发展,龙泉青瓷生产数量猛增,考古调查中发现的窑址高出宋代三至四倍。从窑址情况分析,有规模较大的作坊,但大量的是单家独户生产的小作坊,有的小到只有一条窑,一块小平地搭建一个简陋工棚,粉碎练泥等活动主要在露天进行,也有规模相当大,工艺水平很高的作坊。元代龙泉青瓷有白胎、铁骨胎、厚釉如美玉的高档艺术瓷,而大多数是供庶民百姓使用的民用粗瓷,这些民用粗瓷水平也在提高。其他一些地区,如景德镇的青白瓷、福建德化窑的白瓷、青白瓷,同安窑的划花篦纹青瓷,广东西村窑、潮州窑的瓷器情况基本是一样的。作为大的在社会有广泛影响的民窑瓷系,它们的发展必须有:第一,经济必达的商业城镇作为它生产瓷器的集散地。第二,有便利的水陆交通线作为运输和销售的网络。这样,作坊主和制瓷工匠才会千方百计开拓生产领域,提高工艺技术,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在四川、甘肃等地,考古工作者也发现一些有相当水平的瓷窑遗址,由于不具备以上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