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鉴定点滴
发布时间 2013-03-30 浏览 50801 次
器物,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民窑烧制的,虽制作精细,但确属赝品。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将“洪宪”款识的瓷器,视为珍品。“居仁堂”、“觯斋”款识的名贵瓷器甚少,有人见了不识货,不重视,乃至轻易出手。鉴别真、伪品时,应特别注意到凡署“居仁堂制”款的器物,其胎釉、器型、绘画等均有工细的特点,并且是小件器物多于大件,而仿品往往是“款”十分相象,其余的都很粗糙。

民国瓷器在造型上沿袭前朝,多为生活用品如盘、碗、把杯、鼻烟瓶、帽筒、掸瓶、冬瓜罐等,品种单调,器型丧失了过去浑厚朴素的风格,显得笨拙。制作工艺也相当粗糙,如笔筒口沿处修胎不圆润,摸上去有尖硬感,瓶类器型线条轮廓没有同治、光绪时分明,瓶双耳由前朝双狮耳简化成为回形耳、花耳,耳的装饰性愈来越差。

民国时期青花料很大一部分采用氧化钴含量较高的洋蓝青花料,料质不精细,发色灰暗,层次单一,立体感差。一般而言,如发现蓝色花纹面上,留有爆釉点自釉里向外爆破的痕迹,其制作年代在近百年内。民国时的五彩瓷,其色彩艳丽,大红大绿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