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安吉白茶品牌价值达25
下一主题:仪征举行2013“绿杨春
针对有人指责中国菊花杀菌剂多菌灵超标的情况,记者通过实地调查和市场样品抽检发现,品牌菊花产品不存在多菌灵超标。(详见本报4月9日报道《菊花茶,安全吗?》)但记者同时发现,国内缺乏针对食用菊花的农药登记管理,各地标准不同、检测项目不一,亟须加强研究与监管。
国家标准缺失,各地标准“打架”
记者在查询多菌灵农药残留标准时发现,菊花检测项目或缺乏标准,或分散在食品安全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代用茶标准等多项标准文件中,且规定不一。
例如,在浙江桐乡、安徽滁州等菊花主产地,当地已把菊花申请为地理标志产品,制定了国家推荐标准,如《地理标志产品 杭白菊》、《地理标志产品 滁菊》等。桐乡对砷、铅、铜、乐果、敌敌畏、二氧化硫这六项指标有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检测多菌灵。2011—2012年,安徽省质监部门对全省所有菊花产品(滁菊、黄山贡菊等)进行多项目检测,也没有规定检测多菌灵。滁州市质监局食品科科长张瑞昌告诉记者,多菌灵并不是干菊花的必检项目。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