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广州三一国际茶叶贸易
下一主题:恩施茶叶第五届武汉茶
据安徽省地方标准《涌溪火青》的起草人董永泓介绍,涌溪火青制作的精华在于低温炭火烚干,倒数第二道工序“掰老锅”,其锅温之低、动作之轻、时间之长是任何炒青绿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由于以前涌溪火青一直是全手工操作,其“掰老锅”的工序劳动强度大,且对火青的品质有决定性影响,所以长期以来涌溪火青产量一直很少。同时由于分户生产,农户一天采摘的鲜叶往往不足以一次炒干成形,半成品摊放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茶叶品质。受制于产量和品质,长期以来涌溪火青一直养在深闺人不识,广大茶农守着名茶不能致富。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茶学大师陈椽和严洁的带领下,泾县的茶叶工作者们开始了涌溪火青标准化种植和加工的研究。1995年之后,通过联户建厂加工和改革传统工艺的办法,使茶叶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并改变了传统火青茶“汤色杏黄”的品质缺陷,顺应了市场对名优绿茶“清汤绿叶”的质量要求。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