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靠的鉴定依据:笔法(下)
发布时间 2013-05-24 浏览 49905 次
显然和宋中叶以来如米芾等人写得丰满、肥润、圆熟的书法所用较软的笔是不大一样的。我们曾辨明清内府旧藏,并曾记载在《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三编》的晋王羲之《大道帖》,又《石渠宝笈初编》的王献之《中秋帖》等不是晋人之笔,理由之一就是因为此二本的笔画都特别丰润圆熟,笔头含墨很多,所以肥厚处不会开叉,如果用晋代的有心硬笔是写不出来的。这就是利用工具——毛笔的特性作旁证,来解决真伪是非总是的很好的例证。(按:《大道帖》和《中秋帖》,结合其他方面的印证,均是宋代米芾的临写本)

可以这样推断:北宋中期以来,开始出现丰肥圆熟的较软的兼毫(狼、羊合一)或羊毫笔。在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自题中就说是“羊毫作字”云云,可为旁证。但硬毛的笔(与六朝人习用的也不一样),书法墨迹中则仍然可以较多看到。用极软的纯羊毫作字,大约要到清代乾隆帝、翁方纲、梁同书等人之后,才逐渐形成普遍使用的风气。

工具——毛笔对笔法的影响,拿绘画来讲,清同治、光绪朝以前,画山水大都用鼠须、狼毫等硬笔,只在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