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物市场赝品多 不打假几成“潜规则”
发布时间 2013-09-05 浏览 50063 次
。”他说。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相关部委共同发布的《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显示,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市场交易规模已从10亿元飙升至1000亿元以上。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在国内文化产业九大类中排名第一,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占比25%,已跻身全球最活跃的艺术品市场行列。中国收藏市场如此红火,赝品也“不甘落后”。“就长春的古玩市场来说,赝品占九成。低档次的赝品大概一两万元,好点的要三万元,高仿也得十多万元。”长春市收藏家协会陶瓷、紫砂壶收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吕波说。在古玩摊里买到赝品,圈内称之为“打眼”,就是说一个人没有眼力。古玩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不能因为买到赝品而退货。而且,许多人买了赝品也不敢声张,怕被别人笑话。有藏家认为,卖家和拍卖公司不对藏品的真伪负责,是当前古玩市场乱象丛生的最主要原因。高立鑫说,不打假是因为打不了假。“古玩这个东西不像是奶粉,奶粉通过各种指标能检测出真假,而古玩的鉴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威部门。”他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