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书画赝品
发布时间 2013-11-18 浏览 50034 次

存在是不是合理,这对书画赝品来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实际上,广义的书画赝品无关道德,它在推动艺术繁荣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近日,江苏媒体披露,江苏溧水一个农民10年来专仿著名书法家武 中奇的字,10年发了财;而仿冒著名画家陈大羽作品的人,十几年也赚了100多万元。在当地,仿钱松岩、宋文治、亚明、魏紫照等著名画家的人也不少,南京几大古玩字画市场都有他们的销售点。赝品,这根收藏界最敏感的神经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2005年6月,在中国嘉德举办的四季拍卖会上,一幅珂罗版的吴冠中的《古韵新腔》,由吴冠中亲笔签名,并限量120张。其中一幅就拍卖了4万多元。

  在世界绘画史上,临摹一直是学习古典书法或绘画技法的主要途径。尤其是中国画,临摹和写生一样,是学习的基本途径。古代讲究师承和门派,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临摹先生的作品。中国古典画论的六法之一“传移模写”,说明了临摹的重要性。

  所谓临摹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