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扬州磨漆画、漆砂简介
下一主题:中国漆画艺术
铜胎漆器在汉初有较大的发展。据记载,早在1938年,在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西南地方的汉墓中,就出土了铜胎的漆鼎、漆壶、漆钫、漆甑等。而最精彩的汉代铜胎漆器要数广西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铜胎漆筒、铜胎漆盆和彩绘铜胎漆壶。单以彩绘铜胎漆盆为例,高13.5厘米,口径50厘米,内底径44.5厘米,腹有四只衔环铺首。口沿、腹内、外壁均有漆绘。口沿绘的是菱形图案。腹内壁绘龙、鱼和卷云纹图案,腹外壁则绘人物故事画,以铺首为界,分成四组,各自成一画面,画中有奔马、异兽、有束发盘腿而坐的首领人物、手持长予的武士等,表现了人物格斗、侍立、奔走和与猛兽搏斗的场面。很显然,这已不是简单的彩绘,而是带有艺术性的创作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件铜胎漆器均以黑漆为主描绘图案或圈画,并不像大量出土于湖南、湖北楚汉墓中的木胎漆器那样用色红黑相间,绚丽多彩。
最近在台湾高雄一位从事古董收藏的蒋先生看到一件铜胎猫纹漆盂似可弥补这方面的缺憾。该盂高15厘米,口径27厘米,口缘宽2.5厘米。盂外底与外腹壁均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