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制漆技术溯源
下一主题:胎漆器的制作方法
在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装饰手法中,有一种以"百宝嵌"命名的装饰技法,其工艺程序是直接在漆地上或木脸上挖出四槽,再将螺甸、金银片、珍珠、宝石及其它各种名贵物料,经过加工后,做成镶嵌物,粘贴在漆、木胎上,组成绚丽多彩的图案,达到悦人耳目的艺术效果。据考古资料表明,从出土的商代墓葬中,就已经发掘出在器物外表镶嵌蚌壳的漆器;而江苏徐州汉墓出土的嵌宝镇金兽形砚盒,盒面上嵌有绿松石、青金石、赤珊瑚,色泽鲜艳,华丽之极,则表明早在汉代,能工巧匠们就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制做百宝嵌器物了。另外《西京杂记》里也提供有汉代使用百宝嵌的史料:"双制,天子笔管以错宝为研。"这种所谓的"错宝"笔管亦是采用百宝嵌技法制成。以后百宝嵌技法继续发展,至明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里有这样一段总结性的记述:"如雕刻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
随着工艺的进步,百宝嵌技术不断发展,日臻成熟。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记载有一种"周制"百宝嵌做法,这种做法为明代扬州漆器匠人周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