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藏石趣话
下一主题:印石的养护
1999年春天的某日,在偏僻的浙江临安昌化山乡爆出一个“新闻”,据说一位福建人花了7万元人民币,在当地某农民手中买走了一块产在他们家乡的“田黄”。于是山乡沸腾了,所有能够上山的人都带着家伙上了山,在一小片山坡上进行了地毯式的挖掘,树木被砍伐,植被遭破坏。这无疑要引起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都做了报道,《钱江晚报》并发了专题新闻:《青山在流泪》。
没想到这些报道却成了广告,各路淘宝的人纷纷介入,有人开始屯集这种“田黄”,准备发一笔“期货”财。一时间,一小块不起眼的石头,就要近百元,甚至数千无。临安市政府出于保护资源的目的,求助于浙江省地矿厅,要求对这种黄石头能予以科学的鉴定。
定什么呢?专家们都知道,昌化石的矿物成分是“地开石”,而田黄石的矿物成分,也是地开石。据说北京的一位专家也发话了:“是地开石就应定田黄,为什么田黄只能生在福建寿山。”但浙江省珠宝质量检测站的专家态度却是慎重的,他们认为昌化产的这种黄石头,尽管矿物成分和田黄相同,但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