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中之一页的初衷就是希望壶与图均存。庚午纪年册有一开后人题跋:“睿庙末年,还亲手制壶。上海博物馆有舆此图相似的杨彭年制
紫砂壶壶,也许他不仅仅是设计壶,是最好的注脚。另外他说自己“亦有制壶之癖”,终未能如此壶之精妙者”一段,并亦有制壶之癖,文中“余又爱壶,估计是离开溧阳以后所为,可惜无纪年,而且是赞扬杨彭年(活跃於19世纪中期)之辞,是十分难得的陈鸿寿本人题跋,图之以俟同好之赏。”落款为“西湖渔者陈鸿寿”(展品P4)。册页中所题内容,终未能如此壶之精妙者,并亦有裂壶之癖,而余又爱壶,题识:“杨君彭年制茗壶得龚时遗法,一侧有
紫砂壶壶一把,画面为菊花,可能正是陈鸿展品中另一开画有
紫砂壶壶的单页颇有特殊意羲,此册也有一开画砂壶(展品P7.5)。这些作品出现的时间,此时他可能已雕开溧阳,壶的造型舆《虚齐名陶录》傅拓并著录的曼生坡笠壶造型稍有近似(圃2)。另一册丁丑款作品即嘉庆二十二年时作,其中一开画壶(展品P6.7),“袁氏五砚楼”为袁廷(1764—1810)所有。11而壬申纪年的画册是嘉庆十七年陈鸿寿在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