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知识
发布时间 2014-02-22 浏览 55505 次
雪时晴》帖,首尾都写上作者的名字“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明代末期,信札的上款一般为“某某词丈”、“某某词宗”、“某某词坛”等等,清代除了沿袭时代的称呼方式之外,又出现了“某某仁兄大人阁下”等等格式,例如何绍基政敏斋札,上款为“敏斋仁兄大人阁下”,下款为“弟绍基顿首”。

又如,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本幅上的字凡是用力的地方都有笔花,这是由于作者书写时所用提硬笔,而纸却是加了工的光纸。这与用软笔写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工具、质地不同,写出来的字的效果就不同;时代不同,字的风格乃至书法作品的文法措词也有所不同。

唐、宋以前壁画盛行,作者都是立着作画的,即便在绢帛上作画,也是把绢帛绷在木框上,然后立着来画,大体就像现在画油画的样子。那种将纸绢平铺在桌上作画的方式,大约从宋代开始才逐渐发展起来。两种方法在运笔的角度及手臂所用的力量上都有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就不太一样。

中国绘画以佛道人物画首先得到了发展。例如流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