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早已失传,唯唐代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流传下来,被后人誉为“著录之祖”。是书作者裴孝源,初唐年间人,里贯未详,活动于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627~683年)。曾官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郎和度支郎中等职。这部作于贞观十三年(639年)的书画著录,记录了作者所见的曹魏以来名画298卷、壁画47幅,内容关涉唐秘府及佛寺并私家所蓄。书中所记名画均详载其作者、画名、本别(真迹或者摹本,并注明为何朝官本)、件数、题识、款印、来源等情况。是书虽然历来被认为开创了中国书画著录之先河,如若与后世诸多著录相较,则明显缺少品评赏鉴这一内容,更遑论谈及实践性极强的书画鉴别活动了。
传世的书画著录书目,无外乎以下三类:
一是作者以著录自己家的书画藏品为主,兼顾曾经过目名迹。比较著名的有北宋米芾(1051~1107年)的《书史》和《画史》,明人文徵明(1470~1559年)的《停云馆帖》,清代孙承泽(1592~1676年)的《庚子消夏录》、高士奇(1645~1704年)的《江村消夏录》、大藏家安岐(1683~?年)的《墨缘汇观》、清末顾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