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中的“著录”
发布时间 2014-03-24 浏览 51415 次
与鉴藏经验出发,对于书画的相关材质极为熟悉,行文中字字切入要害,几无玄虚之辞,更无隔靴搔痒之嫌。这种著述风格使得他的《书史》《画史》和《宝章待访录》三部著作成为后人学习古书画鉴藏知识的经典书目,影响深远。此等例子,在安岐的《墨缘汇观》、吴升的《大观录》等著作中都不难发现。

  三是官方著录,主要是宫廷收藏著录。《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地记载宫廷书画收藏的著录,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该书成书于公元1119~1125年间,集录了北宋内府所藏魏晋以来书画名迹。其中《书谱》共20卷,记录了197名书家小传和1240余件作品名目。《画谱》亦20卷,记录魏晋画家231家,收录作品6396件。该著录刊行后,多有被人指责的地方,比如体例的踳(chuan舛)驳漏略、记录的明显遗佚等,这都对以后的书画研究带来极大不便,较为明显的如所录作品不计流传顺序与款识,赫赫巨迹《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竞无片言记录,画坛巨匠赵佶的作品亦无一录入等等。

  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