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与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 2014-03-29 浏览 50242 次
商店的学徒出身。正是由于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大量接触不同的陶瓷真品、赝品实物,对它们各自的特征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才能很快发现一件陶瓷器物上含有的瑕疵、由此来断定真伪。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国内对于古陶瓷鉴定有一种相对的偏见,认为只有做理论研究,有学术建树的学者才是“专家”,而长期从事鉴定工作的只可称为“匠”,一直到现在,国家也没有专门的大专院校开设正式的古陶瓷鉴定专业课程,由此造成了古陶瓷鉴定人材的短缺,也造成了鉴定依据的“非标准化”。看一件东西,每个专家都有其不同于其他人的鉴定方法和鉴定依据。甲专家鉴定的依据是1、2、3,乙专家鉴定的依据是甲、乙、丙,而丙专家鉴定的依据又是A、B、C。再由于专家们的专业经验、社会关系、地域环境甚至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因素不尽相同,同一件古陶瓷鉴定的结果也常常是因人而异、不尽相同的。所以说,“眼学鉴定”很难形成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标准,而没有标准就容易产生歧义,事实上也就没有权威性。同样,对藏家、玩家来说,也大都从“眼学鉴定”开始学习古陶瓷鉴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