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古陶瓷鉴定现状与
下一主题:咸丰、同治、光绪、宣
青花瓷发展到明代,在元代成熟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经过明初洪武的过渡期,到了永乐和宣德年间,可以说是到了明代青花瓷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一直被视为是中国青花瓷的一种典范,为后世所追仿。这两朝的官窑器,多使用进口青钴料(即所谓“苏麻离青”),但到了宣德朝后,也许是因为进口料的缺乏,有在一个器物上合用国产和进口两种青钴料的现象。在制瓷的风格上,永宣期的青花瓷已完全摆脱了元瓷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由于在制瓷技术和工艺等方面,这两朝大体一致,因此,历来都有“永宣不分”之说。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仔细鉴察,还是可以将两朝区分开来的。现择要介绍鉴识两朝青花瓷的要领。
两朝青花瓷的纹饰图案由元瓷装饰的粗放而向秀丽、典雅方向发展。由于用“苏麻离青”料在瓷胎上作画,烧成后易产生晕散现象,一般不适合作要求图象清晰的人物,因此,两朝纹饰多见植物图案,常见的有缠枝莲、牡丹、菊花、牵牛花、石榴、枇杷、葡萄、荔枝、樱桃、灵芝、山茶等。动物纹多见为龙凤图案,后期特别是到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