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在鉴定田石当中,有时明事非和辨真伪是掺在一起的。曾见过有一种真假掺半的田黄,1972年冬,有太原古董商小老高携一块大田黄石雕来售。高约15厘米,宽约18厘米,厚约8厘米,不定形,高浮雕山水人物《牧归》。从外表包装及雕工可判断为清中期作工,小老高言称是徐沟王氏家旧物,匣为木制,软缎装里,已破,露出绵絮,匣盖上有王端臣题“田黄巨山”四字签。枇杷黄色,初观之有做旧痕迹,从山顶部,山腰前后凸部、底部露亮处,身部,牛身部凡属亮处共有十余处看均为田石无疑,色泽各略有差别,其余处被人造石皮与人造包浆作雕刻掩盖观察不清。但掌中感觉总觉不对,似略轻又不知所以,后细察之,发现在一山坡亮部失掉一小块石皮,致细观察,乃以胶粘合而成,遂顺藤摸瓜,方知凡亮处均为拼接粘合而成,接缝全由雕刻掩映不易发现,后经细审,整体以黄高山石坯而制。此种鉴例,既是辨真伪概念,又是明是非概念。若是该鉴品已确定为田石,则根据色泽、质地及用途评其优劣。即田石鉴定的评优劣概念。评定田石优劣的概念体系则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