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马来玉与翡翠的区别
下一主题:怎样辨别玉和硝子
人工合成翡翠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63年,贝尔(Bell)和罗茨勃姆发现翡翠是一种低温高压矿物,必须在高压条件下才能合成,至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翡翠合成研究工作。80年代,我国吉林大学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中科院贵阳地化所等单位也进行了合成翡翠的试验。但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所限,难以实现硬玉由非晶质向晶质体的全面转化,同时,致色离子Cr3+难以进入其晶格中,最终合成硬玉样品属非宝石级,仅为不等量的硬玉微晶和玻璃体的混合物。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GE)相继开始了合成翡翠的研究。2002年,GIA首次对GE宝石级合成翡翠作了简要的报导。迄今,人们对这类宝石级合成翡翠的特征了解甚少。
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GE合成翡翠化学组成相对较纯,其主化学成分为:ω(SiO2)=59.74~61.72%、ω(Al2O3)=23.90~24.97%、ω(Na2O)=13.65~14.85%,含微量ω(Cr2O3)=0.05~0.07%、ω(K2O)=0.02~0.04%、ω(CaO)=0.02~0.06%。其中,Cr3+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Al3+而占据MⅠ位;K+、Ca2+则替代Na+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