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吴湖帆《庐山东南五老
下一主题:石鲁的《华岳松风》
但是自宋代以来,尤其进入明清,这种传统的古玉审美观事实上在实践中已发生了动摇,这就是明清两代古玉收藏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非常看重古玉沁色之美 ,已达到置玉质于不顾的偏颇境地,这虽有悖于古玉审美传统,但这又是一段有据可查的严酷历史。首先著书立说的便是嘉道时古玉收藏家、鉴赏家陈性,他爱玉成癖,因一生潦倒无着,不得不将其母授父传之八十一古玉也送到质铺而终。他的藏书专著《玉纪 》今传者似为残本,但从中可以看出陈氏既总结了前人藏玉的观点和经验而又加以发挥。可以说此书为我国藏玉界重沁派的代表性著作,对晚清和民国时期古玉收藏家影响深远,是不可低估的,与之相对的是晚清金石学者吴大澂于光绪年间将其所见所藏之古玉以《周礼》等先秦古籍为指导,作了系统而深入的考证,将其成果集篡成《古玉图考》公诸于世。此书不仅震撼了国内收藏界和学术界,还深深地打动了日本及欧美的汉学家的古玉观,被学术界尊为圭臬。这两本专著可谓代表了我国古玉收藏界的两种不同理论观点和收藏活动及